400年歷史的手工麵房 用一雙筷子拉出餵養小豆島的極致細麵/素麵工房NAKABU庵(香川縣小豆島)

香川縣裡麵條的主角總是落在烏龍麵上,但其實在小豆島上最具傳統代表性的麵條則是滑嫩彈牙的細長「素麵」,當地仍保留利用一雙筷子運用「把橋」方式拉長麵條,即一邊用筷子分開黏著的麵條,一邊延長麵條,做到嚼勁口感。

小豆島上第一家「生麵」 口感Q彈讓人難以忘懷

早在400年前,小豆島上產有小麥,由此而製成的麵粉就形成素麵的原料,演變至明治末期島上共有100多家製麵廠,多數是農家農忙之餘的副業。直到今日,素麵工房不減反增,130家工廠搖身一變成了專心製麵的店家,但保持手工製作、機器為輔的店家所剩不多,其中最具特色的莫過「NAKABU庵」,更是第一家使用「生麵」的素麵店。



素麵的製作過程需仰賴職人多年來的經驗,以及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才能拉出一條條美味的麵條。因此在乾燥的冬季鮮少下雨,加上休耕時能在自家農地廠房做麵,不僅賺外快也不用離開家鄉到外地找工作,於是「冬天製麵、夏天吃麵」的傳統就此誕生。有趣的是,NAKABU庵最初所做的素麵只是提供給員工食用,因為工作繁忙不夠時間將麵條推到外頭曬太陽,全生處理的「生麵」油然而生,加上生麵保有小麥原始的彈性與香氣,意外成為島上唯一、且特色十足的素麵店。

一般人也能輕鬆體驗的素麵製作 挑戰自己拉麵條吧



將小麥粉、鹽和水三種材料攪拌成麵團,藉由紡織機改製而成的獨門機器,將240公斤的麵團等分細拉成為兩根手指粗的麵條,最後由人工細緻纏繞成為5公分左右的細麵,最後拿出40公分長的筷子,輕輕打開交錯的麵條,用向外延伸的力量拉長,這方法稱為把橋(はしを入れ),來回3次後,還要運用身體手臂的力量向下拉扯麵條,此時考驗的正是小麥的新鮮度以及麵粉的彈性,彈性佳的素麵最長可延伸至10公里、最細可細緻到0.03公釐,成為嚼勁口感的來源。

NAKABU庵的店主中武義景示範著「手延素麵」的絕活,在這一般人也可報名體驗小豆島素麵的無限延展性,所需時間約為60分鐘,結束後還可以直接品嚐店家的拿手招牌—素麵沾麵,完整體驗小豆島傳統製麵的精神。


なかぶ庵
地址/香川県小豆郡小豆島町安田甲1385
電話/0879-82-3669
營業時間/10:00~17:00
休假日/週一

檢視較大的地圖>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按個讚

相關關鍵字

相關文章

本文採訪作者

陳頤華(Eva Chen)

陳頤華(Eva Chen)

曾擔任報社編輯、國際NGO組織企劃,大學畢業後與朋友共同創⽴立「黑潮文化」,首創台灣第一本中文撰寫的日本文化誌《秋刀魚》,販售中國、香港、星馬等華文市場。致力將臺灣文化推向國際,積極與日本搭建文化橋樑,讓更多人看見臺灣青年的活力。

Hashtags

熱門關鍵字

「美食」排行榜

還有更多「美食」相關文章

美食一覧

Features

特集

特集一覽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