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染(Indigo Dyeing) – 享受一小時的日本歷史體驗

藍染原料在日本發酵,需要每天管理。藍住町博物館的員工會投入混和的砂糖及日本清酒,並確認染缸的狀態。

藍染原料在日本發酵,需要每天管理。藍住町博物館的員工會投入混和的砂糖及日本清酒,並確認染缸的狀態。

表面的氣泡顏色可看出混和物的存放時間及狀態。

表面的氣泡顏色可看出混和物的存放時間及狀態。

我正在製作一個用木板隔絕染色的綁染花紋。

我正在製作一個用木板隔絕染色的綁染花紋。

被折疊或綑綁起來的地方沒有被染成藍色,因此形成漂亮清楚的花紋。

被折疊或綑綁起來的地方沒有被染成藍色,因此形成漂亮清楚的花紋。

將我的作品掛出去晾乾。

將我的作品掛出去晾乾。

回家的路上停下來看看,或買一個由師傅製作的漂亮完成品。

回家的路上停下來看看,或買一個由師傅製作的漂亮完成品。

首先讓你感到衝擊的是氣味。強烈的發酵味 ─ 當位於藍住町(Aizumi-cho)的藍住町歷史館(Aizumi History Museum)的工作人員將繩束浸泡至靛藍色的大染缸裡時,一股刺鼻的濕狗味飄然而來。旅行講究的是經驗,我來這裡就是為了嘗試這項傳統技藝。

藍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染色法之一,在日本已有超過1,200年的歷史。在當代文化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就是使用此種靛藍色作為LOGO。

藍住町歷史館又被稱為藍之館(Ai no Yakata),是一個收藏並宣導傳統技藝的地方。雖然入口採用的是現代結構,但裡頭的工作坊、展示廳及小型博物館本身皆是妥善維護超過200年的建築。庭院中佇立著數座真人大小的雕像,描繪出幾世紀以來收成染料的景象;博物館內還設有仿真模型,鉅細靡遺地展示了全程的每個步驟,一旁還擺有廣泛收藏的各種使用工具。

僅管我是當天下午唯一的學生,工作坊內仍非常忙碌。這座博物館是全日本的老師及學生校外教學的地點,也是當地小學生展示他們作品的地方。中間崁有金屬染缸的水泥大桌立於館中央,被正在浸泡、擠壓繩束的女性們給包圍著。一名年長的男性從頭到腳一身藍:牛仔褲、外套、POLO衫和汗衫全染上靛藍色。他還拿出一件阪神虎的法被(注1)夾克給我們看。當天我實做的是一種藉由毛巾上的皺褶阻隔染料滲透的綁染法(shibori)。若想做出和服、披巾甚至是木製器具上那樣精美複雜的設計則需要使用模版與日本米膠,在藍住町歷史館中處處能欣賞到示範的作品。老師驕傲地向我展示東京奧運的LOGO設計師造訪博物館時的照片,以及他為他們特別打造的模板。
注1:(happi)日式短外套

他指著房間角落那些幾世紀以來被其他藍染師亂抹上的塗鴉。他告訴我藍染如何與日本的軍事產生連結:武士的戰盔底下都會塗成靛藍色,這是因為藍染具有抗汗作用及藥用特性。進入江戶時代後,藍染變得無所不在,直到20世紀中期,從郵政人員到火車駕駛都仍穿著藍染的服裝。

另一位老師來向我展示如何把我的手巾像摺紙一樣折起來,並且將其緊緊地和兩片狹窄的木板綁在一起,再用一條橡皮筋纏繞起來。

在我戴手套的同時,她以熟練的眼神檢查了染缸,掀起其中一個木蓋,然後選了下一個。「這一個」她決定了,「這個比較好」。

「妳怎麼知道?」我問道。

「氣泡的顏色」她解釋。它們在我眼中看起來幾乎無異。

染缸很溫暖,我照著邊緣一個小巧的粉紅蛋形定時器的顯示,將毛巾浸泡一分鐘。在我擠出所有的液體後,我注意到布面已染上一層淺淺的綠。

「把它攤開」她說道,「讓它接觸空氣」。這能讓染料氧化,變成藍色。我又再泡了兩次毛巾。直到我將它浸入清水中,美麗的藍色才完全顯現出來,還有明亮的白色弧形沿著底部的角落展開。

我將毛巾掛在外面晾乾,女性們則回去工作,我在庭院裡享受片刻欣賞這一幕。溫暖的午後陽光滲進深色的木牆及陶瓷製的屋瓦之中。藍染的氣味飄然而來,現在比較沒有剛開始那麼刺鼻了,但稍過片刻,我又感覺回到當初。

影像由 Jason Haider 文字由 Felicity Tillack 所提供

附加資訊
Aizumi History Museum (Ai no Yakata) 藍染町歷史博物館 (藍之館) 位於藍住町,除週二以外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4點舉行藍染課程。不需提前電話預約,除非是大型團體。買一條手帕或毛巾,或帶你自己的衣物來都可進行藍染。個人物品則依重量計費。

檢視較大的地圖>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按個讚

相關關鍵字

相關文章

本文採訪作者

Hashtags

熱門關鍵字

「藝術」排行榜

還有更多「藝術」相關文章

藝術一覧

Features

特集

特集一覽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