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島神社與千疊閣

 在嚴島神社入口洗淨

在嚴島神社入口洗淨

 在宮島的整座島上都能見到友善的鹿

在宮島的整座島上都能見到友善的鹿

 嚴島神社最具代表性的水上鳥居

嚴島神社最具代表性的水上鳥居

 千疊閣和五重塔

千疊閣和五重塔

 千疊閣著名的銀杏樹景觀

千疊閣著名的銀杏樹景觀

 嚴島神社內的本殿

嚴島神社內的本殿

 嚴島神社優雅的建築與樑柱

嚴島神社優雅的建築與樑柱

嚴島神社已不需要多做介紹。全世界都認得那座從海上升起的朱紅色鳥居。每年有數百萬人從廣島的海岸湧向這座小島,驚嘆於它的建築之美,並沉浸在世界遺產的氣氛之中。

這座神社最初是於西元593年由佐伯鞍職(Saeki no Kuramoto)所建造 ─ 再由傳說中的武將平清盛(Taira no Kiyomori)擴展到了今天所看到的結構。嚴島的意思是“敬神之島”,整座島都被視為具有神性,並被供奉為神。神社之所以建在會受潮汐起伏的沙灘上,都是為了要保持神聖的島嶼不受侵犯。

如今,島上已開放遊客乘船而來,大部分的遊客來到這邊的海岸後,都會直奔著名的神社。然而,即使有這麼多的訪客,神社仍然寧靜祥和,連沿著長廊行走時都能進入冥想。木地板的吱吱作響、腳下海水反射的陽光、梁柱和屋椽錯綜複雜的工藝,都能讓你陷入沉思。

當我走近神社時,我立即被鮮明的色彩給震撼住:建築上輝煌的朱紅色、海水的藍綠色、以及彌山森林山坡上綠色和棕色的背景。

從神社望向海洋,令人印象深刻的大鳥居即使被海浪擊中它巨大的支柱,看起來也還是紋風不動。我驚訝地發現,這些沉重的柱子只是擱在海床上,僅靠自己的重量就能維持不動。真正地證明了日本傳統工藝的巧思。

嚴島神社由四座獨立的神社組成。最突出的是本殿 ─ 既是日本最大的神社之一還是被指定的國寶。本殿供奉三位主宰海洋、交通,財富及藝術的女神。嚴島神社從古至今吸引了不少來自日本各地的朝聖者,尤以從事海上貿易的人居多。水手、商人和漁民都會來祈求能安全通過瀨戶內海,也祈求風調雨順。

當我經過本殿時,裡面正在進行神道教的淨化儀式。嚴島神社的庇祐範圍很廣,因此一整年都有朝聖者來參加各式各樣的神道儀式。如果你夠幸運的話,甚至有機會在造訪的時候見證神道教式的婚禮。

到達令人印象深刻的能舞台時,正好碰上漲潮。海浪拍打著沙灘上的木製基柱和牆面佈景,整座神社看起來都像在漂浮著。每天會有兩次潮汐漲落,整個月的強度都不一樣。潮汐變化特別大的時候,又稱大潮,退潮時海水倒退的程度足以讓你能步行到外面的鳥居下。這時你就能看出門真正的大小和規模,以及它的支柱有多麼壯觀。在神社的入口處能確認每天漲潮和退潮的時間。

走一小段路登上能俯瞰嚴島神社的山丘後,就能抵達豐國神社(Toyokuni Shrine)。這是日本另一位著名的軍閥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的遺產,其又以身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而聞名。由於此神社規模龐大,通常被稱為千疊閣(Senjokaku),指的是“有一千張席子的大廳”。1598年秀吉去世時尚未完成,往後也一直是未完成的狀態。使得其變成一間龐大、寬敞,但又非常不尋常的神社。它的屋頂一覽無遺,露出支撐宏偉屋頂重量的巨大屋椽及橫樑。我造訪這裡時,是一個溫暖的秋日。一陣清新的微風吹過開放的大廳,在神社拋光的地板上映出一株亮黃色的銀杏樹。

千疊閣旁,一座鮮紅色的五層寶塔佔據天際,連從船上觀望宮島時都清晰可見。我從未見過如此鮮豔的的亮漆。在拍照的時候,記得確保上至山頂、下至神社的景色都能盡收眼底。

我爬上山坡探索商店的時候,太陽逐漸西沉。不同的時間會以不同的光線展現神社。他們說,鳥居最美的時候是日出和日落。當我在岸邊挑選我的理想地點時,太陽正在向地平線滑落。大海的淺藍色和綠色變成了黑色,有如天鵝絨。一片片柔和的紅色與橙色開始蔓佈整面天空。被岸邊浮光照亮的鳥居,看起來莊嚴肅穆。

我坐下來觀察那一晚的色彩變幻,忽然意識到鳥居、神社與大自然之間是如此的和諧。儘管這個巨大的人造木結構佇立於海洋中央,但無論天氣、潮汐還是一年中的時間怎麼變化,它都能與週圍的環境保持一致。

看再多嚴島神社或鳥居的照片,都比不上親自造訪一遭。 你需要漫步於長廊之中、觀察色彩繽紛的建築,並且呼吸宮島的空氣,才能真正體會到它奇幻的魅力。

影像及文字由 Tom Miyagawa Coulton 所提供

檢視較大的地圖>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按個讚

相關關鍵字

相關文章

本文採訪作者

Hashtags

熱門關鍵字

「藝術」排行榜

還有更多「藝術」相關文章

藝術一覧

Features

特集

特集一覽
PAGE TOP